学校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期次:第701期    作者:校长办公室 张荆   查看:70

    本报讯 9月26日,学校在一教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学校如何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校领导周旬、周绪红、舒立春、杨丹、陶举虎、李茂国、刘汉龙、王时龙、廖瑞金,校党委常委李学静、冯业栋、胡学斌,校长助理夏之宁、赵骅出席会议。相关部处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校长周绪红主持。
    会上,刘汉龙、王时龙、廖瑞金三位副校长首先进行了专题汇报发言。刘汉龙围绕重庆市重大需求,面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新型城镇化、新能源及页岩气、智能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等重点科研领域,对我校既有学科、人才、平台的优势特色与合作基础以及未来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梳理,就加快建设我校成果转化平台集群提出了具体思路和建议。王时龙围绕地方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庆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分析了我校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进一步明晰学部功能定位、加大学科调整力度、加快人才引进审核的思路和建议。廖瑞金就如何更好服务国家地方发展战略、服务重庆各区县和重点企业发展提出建议,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大与地方和实体企业联合开展分布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力度,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第一课堂,组建跨学科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与会同志围绕会议主题积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党政一起共同研讨学校如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战略性问题很有必要,对学校发展意义重大,并结合学校实际就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整合校内跨学部、跨学院资源,密切与市级各层面的沟通交流,加大学科调整布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
    校长周绪红在发言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无论是在服务国家、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企业还是服务社会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也有了一些变化,重庆大学也是做得比较好的。但学校目前在服务社会方面比较零散,在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不能很好地贡献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校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怎么才算服务”、“怎样才能服务”两大问题的认识。
    怎么才算是服务?周绪红强调:一要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要辩证认识大学四大功能之间的关系,四大功能之间的关系不能割裂,坚持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来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在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服务社会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二要处理好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当前服务与长远服务之间的关系。大学的服务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当前的和长远的,因此,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做好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更要着眼长远搞好基础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增强学校发展后劲。要加快推进评价考核体系改革,保护好新的科研方向,注重从学术角度帮助有潜力的青年老师建立平台和团队。三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型大学,要加强教学和科研紧密融合,要把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紧密联系,把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成果丰富到教学中,让学生总是站在学术的前沿;要把创新创业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开展多样化评价,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提供高素质人才。四要重视教师的分类发展。人才是有层次的,国家需求也是有层次的。有些老师擅长学术发表,有些老师擅长成果转化,他们都是大学需要的好老师。我们要改革评价体系和方式,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增强人才发展的层次性,从根本上保障每位教师的特长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五要保持发展定力。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当前社会的功利性,但我们在做好社会服务的同时要明确大学的根本,要走在正确的轨道上。首先,我们要牢记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要花力气补好在基础研究、文科建设和国际化方面的短板;其次,我们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既要关注地方发展,还要更多关注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中要拥有一席之地,要把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基础、地位、优势、传统和特色,精准定位,做出贡献;另外,既要重视自然科学,也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的服务,人文社会科学要发挥咨政议政作用,引领校园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

                                                                          (下转二版)